2018臺大劇場國際學術研討會徵稿
「想像與真實:文化的隱喻、重塑及詮釋」
Truth and Imagination: The Metaphors of Cultures and Their Refashioning and Interpretations
電影《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 2003)的天才數學家奈許(John Nash, 1928-2015)癡迷於穿透萬事萬物表象的濃霧,洞悉數字符號繁複纏結的方程式,發現並提取出遊蕩其間、特定及非特定的模組、真理和密碼的神秘軌跡、合理解釋與潛在裂變的可能。結構主義人類學家李維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 1908-2009)申明所謂理解,就是把實在界從某一種樣態淬煉成另一種認識論系統的嘗試。他最著名的論述即是以保持原始生活型態的初民族群、家族脈絡中的親屬關係、神話思維的邏輯為田野調查採樣和研究藍本,進而帶出這些貌似歧異殊相的範例,無獨有偶地皆倚重操作物質化的形式,好比記號、圖騰、結構、語言來渡引社會集體存在共相和文化生態遷徙衍續的內爍原型。文化人類學家格爾茨(Clifford Geertz, 1926-2006)的力作〈深度遊戲:峇厘島賽雞筆記〉(“Deep Play: Notes on the Balinese Cockfight,” 1972),則是這種「一花一世界」式的方法學最傑出的示範。以邊沁(Jeremy Bentham, 1748-1832)理論為基礎的格爾茨式深戲,籌碼便是峇厘島社群共同體獨樹一幟、遺世自立、特殊魅異的世界觀;或者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在地的鬥雞風俗無疑召喚了一個龐雜、枝蔓、不乏矛盾牴牾的「超級有機體」,好令那看不見卻無所不在、秘而不宣、抽象幽微的文化實踐的蹤跡,浮出地表。人與物總是因果相循、辯證迴旋的。不管文化還是嬉戲,淺層深處,盡是熱鬧也是門道,是騷動不安的多重文本的匯聚物。歷史的、記憶的、社會的、情感的。
基於上述條理,我們可以重新尋訪古羅馬劇場的搖籃——慶典羅馬節(Ludi Romani)。如斯狂歡化的公共市民「廣場」包覆的「神聖」與世俗、正統喜/悲劇與多元並陳、凸現身體性、競技性甚而嗜血暴虐的大眾娛樂此兩股文藝勢力互為角鬥爭逐、彼此書寫互讀的景觀,很好地揭櫫羅馬的時代性格、對前朝求同存異的承襲、美學格調、道德警覺、政教氛圍、權力臉譜、流動的社會能量、普遍優裕的經濟立場、嚴明的階級分層化與勞役制度。輾轉數十個世紀之後,我們也可以反詰意在大破卻無心大立的存在主義與荒謬戲劇折照著戰敗斲傷下,頹廢犬儒、變形求生的歐洲思潮疊連輸送的一則則尼采式「永劫回歸」的寓言灰燼和末日(偽)福音。
文明之緣起不免伴隨著神話典故的折返。即使擱淺在後現代語境的海岸線,鬆綁祛魘的神話依舊有能力娓娓道盡自身。文化如何(被)隱喻?代代新舊神話的誕生需要怎樣的條件堆砌?文化、神話如何重塑想像、詮釋真實?職是之故,本研討會的宗旨在關注常民生活中具備高度劇場性和展示特質的廣義的戲劇事件、表演和行/運動發生的場域,考察它們何能精準地映射地方知識、意識形態資源,暗示審美尺寸、社會默契,轉譯政治符碼、信仰概念,摸索其如何做為物質轇轕、律法秩序、生命胸懷等疊床架屋的「非常民」、哲學的象徵體系偽托寄寓的縮型。如同格爾茨文章給我們留下的點撥:文化不失為一座深徹的遊藝場,某種程度上,兩者可能都與儀式有著相當接近的本質,因此是獻祭的、悖離快樂原則的、甚而痛楚嚴肅的。然而最終我們或許都更傾向確證,不管文化抑或遊戲,究其極,也都是詩意和感性的。
本研討會歡迎(但不限)與下列子議題相關的論文:
子題一:神話研究
子題二:身體、物質與他異研究
子題三:劇場歷史編纂學
子題四:跨界的文化交換
子題五:後學時代與後人類現象
子題六:文學地理學與移動研究
子題七:民俗風尚研究與節慶考
子題八:藝術及文史哲領域中研究取徑、媒材、方法學和敘事理論的新視野與再探索
臺大劇場國際學術研討會由臺灣大學戲劇學系主辦,預訂於2018年10月27日及10月28日(星期六、日)兩天舉行。歡迎以此主題為專長或有興趣的學者專家,踴躍參與。會議論文請以中文或英文發表。論文摘要提交截止日期為2018年2月13日。來稿請一併夾帶以下資訊:一、論文題目;二、論文摘要(中文600字內,英文350字內為原則);三、個人簡歷(100字內);四、聯絡方式。請將所需資料,以電子郵件附檔方式,寄至研討會主辦人:臺大戲劇學系林于湘老師,郵箱地址:ntutheatre2018@gmail.com。論文摘要審查結果,將於2018年三月底,統一以電郵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