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演講(255):Inside Chinese Theater: Community and Artisry in Nineteenth-Century California Beyond

開始時間

06 MAY, 2025
10:20 AM

結束時間

06 MAY, 2025
12:10 PM

地點

戲劇系館108教室

主講人

饒韻華

饒韻華

演講者:饒韻華

簡介:

饒韻華,美國羅格斯大學音樂系教授,近年致力於美國華人音樂史的研究。 2017年出版英文學術專書《跨洋的粵劇:北美城市唐人街的中國戲院》,榮獲四個獎項:美國音樂學學會、美國音樂研究學會、美國亞裔研究學會、以及美國錄音收藏協會。中文版2021年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她利用大量新的中英文資料,講述粵劇戲班及戲院成為北美文化一部分的故事,揭開後台世界的面紗,並探討戲曲演出其如何影響美國華人的文化自我意識、以及現代音樂藝術文學的創作。

演講大綱:

饒韻華教授的演講深入探討戲曲如何在十九世紀的美國,建構並影響了華人移民的社群生活。可以說,她的學術理路挑戰了主流美國歷史敘事中對華人文化的邊緣化,更開啟了戲曲與跨文化研究的嶄新方向。

她指出,早在梅蘭芳1930年代赴美巡演之前,美國西岸已有活躍的粵劇活動。事實上,早在1850年代的淘金潮時期,就已經有中國的戲曲演員陸續進入北美。而戲曲正是由此開始,成為當時美國華人社群中維繫日常生活、交流文化情感的重要活動之ㄧ。

饒教授透過歷史文獻、新聞報導與日記資料,重構了戲曲在加州的演出狀態,並指出當時的戲曲不僅是專屬華人娛樂的形式,更影響全美的文化活動。因此,就算「排華」意識於19世紀中後期的美國高漲時,戲曲擴張與發展仍無法被抑制。此外,當時美國的美學領域,更是深深著迷於戲曲演員精緻而華美的演出服飾。

講者還特別介紹一位名叫AH QUIN的中國觀眾,在他1860年代赴美的英文日記中,詳實記錄了他觀賞戲曲的深刻經驗與文化情感。值得注意的是,AH QUIN平常習慣以英文書寫日記,然而,他在觀賞戲曲後,卻在撰寫部分日記內容時,刻意切換至中文以抒發文化情感,這展現出戲曲作為文化記憶與心靈寄託的力量。

饒韻華教授以深厚的歷史研究與跨文化視野,揭示了美國華人的戲曲如何在西岸城市中發展,並在1920年代再度繁盛,成為早期中、美文化交流的見證。她的研究不僅豐富了音樂與戲劇學術領域,也讓被遺忘的華人聲音重回歷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