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 新京劇──二十一世紀臺灣京劇新美學與國光劇團」學術研討會
開始時間
3 JUL, 2010地點
臺灣大學文學院演講廳
一、主題
本次研討會集中討論新世紀台灣新編京劇。
台灣京劇早在三十年前便由郭小莊提出「創新、現代化」,京劇開始進入現代劇場,並加入舞台、燈光、服裝、音樂、海報文宣設計。經過長時間沉澱思考,二十一世紀台灣京劇有意識的以「文學性、個性化、現代化」為特色,企圖通過文學化與個性化的創作原則,積極的使新編京劇成為台灣現代文壇不能漠視的新作品,甚至還欲以一部接一部具備當代觀點、與當代文化思潮相呼應的新京劇創作,為現代文壇增加「新文類」,企圖在「現代詩」、「現代小說」、「現代戲劇」之外,再添「現代戲曲」一類。「現代化」不僅是劇場手段的創新,更是京劇「性格、身份、定位」的轉型,京劇將不再只是傳統藝術在現代的存留,而是與台灣現代文化思潮能夠相互呼應的現代新興創作。
由此觀點考察,新世紀新京劇的議題包括:
(一)文化意義:將京劇的身份定位,從「傳統藝術在當代的存留」改造轉換為「當代新興的文學藝術創作」。「傳統與創新」不只是創作手段的選擇,更具有「改造舊文類、開創新文學藝術形式」的積極意圖。如此的思考與作法,放置在當代社會中,便形成當代的文化意義。
(二)文學意蘊:劇本從「古典記憶」中提出「當代觀照」,經典的轉換以「文學化」與「個性化」為創作原則,「個性化」尤重女性,劇本以文學筆法深入探討古代女性幽微心事,因而「性別」成為新世紀新京劇醒目議題,與台灣文化思潮相呼應,達到京劇「現代化」目的。
(三)劇場呈現:京劇程式是表現基礎,導演和表演卻都能不限文類的綜合吸納現代戲劇、電影運鏡甚至多媒體影像視覺,以達「開創新文類」目的。至於選擇何種表現的手段,純粹以戲的情感為考慮核心,這樣的思考迥異於大陸的「現代戲」(嚴守京劇規範,用京劇唱唸程式表現現代生活),展現台灣京劇新美學。
二、時間:2010年7月3日(週六) 9:00-18:00
三、地點:臺灣大學文學院演講廳
四、主辦單位:
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臺灣大學文學院
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臺灣大學戲劇學系
六、議程表:
場次時間 |
主題 |
主持人 |
發表人/示範者 |
8:30-9:00 |
報到 |
||
9:00-9:10 |
開幕致詞 |
葉國良(臺灣大學文學院) 王德威(哈佛大學東亞系) 王璦玲(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
第一場 9:10-10:20 |
新京劇的文化意義
傳統藝術 VS.新興創作 |
曾永義 (世新大學中文系) |
鄭培凱(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 王德威(哈佛大學東亞系) 鄒元江(武漢大學哲學院) |
10:20-10:40 |
茶敘 |
||
第二場 10:40-11:50 |
新京劇的文學意蘊
古典記憶 VS.當代觀照 |
康來新 (中央大學中文系) |
陳芳英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 王璦玲(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梅家玲(臺灣大臺灣文學研究所) |
11:50-1:10 |
午餐 |
||
第三場 1:10-2:00 |
新京劇的劇場呈現
京劇程式 VS.電影運鏡 |
李孝悌 (中研院史語所) |
周慧玲 (中央大學英語系) 劉彥君(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所) |
2:00-2:10 |
休息 |
||
第四場 2:10-3:50 |
新京劇的作家身影 |
王璦玲 (中央研究院中 國文哲研究所) |
王安祈(臺灣大學戲劇系) 劉慧芬(文化大學中國戲劇系) 沈惠如(經國管理學院通識中心) 施如芳(文化大學中國戲劇系) 趙雪君(清華大學中文博士班) 李小平(國光劇團導演) |
3:50-4:10 |
茶敘 |
||
第五場 4:10-5:50 |
新京劇的人物風采 |
王德威 (哈佛大學東亞系) |
表演示範: 魏海敏、唐文華 陳美蘭、朱勝麗 王耀星、盛鑑 |
會議結束 |